南昌
18170928110
点击拨号

楼市后调控时代:宽货币 紧房贷

   编辑:李俊华 来源:米筐投资

央妈货币再放水,财爸财政更积极,钱多了会流向楼市?可最近的会议又强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吃瓜群众一脸懵逼:到底是买房的窗口期,还是卖房的好时机?

1

央妈财爸互怼

7月中旬,被称为央妈的央行和被称为财爸的财政部有一番论战,被“总想弄出个大新闻”的媒体描述为“互怼”。

央妈认为财政部财政刺激不够积极: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居然高于GDP涨幅,说是保增长、稳经济,这钱都流入政府的腰包、并没有流入市场,经济怎么保?

财政部回应到:财政收入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真金白银的花出去收益太差、打了水漂谁负责?之前金融机构鼓励地方政府借债,而今到了还债高峰期,在去杠杆压力下地方叫苦连连,央行在地方债乱象中扮演“共谋”和“从犯”角色。

就怕事不大的吃瓜群众只顾看热闹,当然不会深究背后的门道:二季度我国GDP增幅6.7%,相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经济动能有衰弱的苗头,可经济下行这锅该谁背呢?

近来,地方政府债进入集中偿付期,可中央却严控地方发债、借新还旧,还明确表示要打破刚性兑付,再加上金融系统内的国开行收回棚改资金的地方行政审批权——实际是要断三四线城市的财路,地方政府借不来钱怎么去扩大投资?没有投资GDP怎么会不下滑?

地方政府为什么借不来钱?因为去杠杆啊。金融去杠杆、国企去杠杆、地方政府也要去杠杆,而央行却在管着印钞机。

可仅仅是这些吗?NO!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内忧”与“外患”。

2

内忧与外患

先说内忧。

大的角度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还未完成、正在路上,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都绝非一时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重在科技突破,而科技进步哪这么容易?!

微观角度看,在去杠杆指导下,债务违约不断、P2P爆雷潮涌、地方财政举步维艰,苦日子似乎才刚开始。此外,今年股市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人民币汇率下探不止,眼看就直奔6.9而去。股、债、汇多杀,你说是不是内忧?

再说外患。

国内经济转型、改革成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可现实呢?自今年3月份特朗普签署301法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首笔340亿美元的贸易战已然开打,下一步怎么走前途未卜。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国、顺差国、技术/资本来源国,与美国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而特朗普却是一个变幻莫测、难以预期、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此外,南海纷扰、台海风险、本是造福世界的“一带一路”却被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锐实力”等,都在破坏外部环境。

那怎么破局呢?

思量前后、来回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经济刺激吧。

正像财政部副部长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体系的两大支柱。无论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宏观政策取向。

OK。央妈和财爸就像两夫妻,虽偶尔吵吵闹闹,但毕竟是一家子,随即二人拥抱言和,开始联手刺激、调控经济。

3

放水!放水!!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央行开始默默放水、信贷刺激,财政部也表态将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7月17日,银保监会领导主持座谈会,要求大中型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要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当日,央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MLF操作(可理解为印钞),当日并无MLF到期,只有1700亿元的7天逆回购到期,相当于净投放基础货币3320亿元。此前,央行窗口指导部分银行给予额外MLF资金,用于支持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

7月26日,部分央行分支行已在执行调整MPA(宏观审慎框架)部分参数的要求,以达到放松核查要求,从而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

上面这些没看懂也没关系,只需记住:央行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转向宽松得以确认,降杠杆也转变成了稳杠杆。

央行忙着放水,可财政部也没闲着啊。

财政部提出:下一步将聚焦减税降费,确保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以上,加快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此外,还要加快今年1.35万亿的地方专用债发行,推动早见成效。并提出一系列减税降费的目标和措施。

央妈和财爸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就是:信贷要放水、政府要花钱。

4

围堵资金流向

一听说要信贷要放水,政府又开始大搞基建要花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估计是:赶快、抓紧、马上去买房。

这就是问题所在:几乎每一次放水刺激,钱最终都流向了楼市,并推动了房价上涨。可这次又完全不同:楼市调控史上最严、政策措施史上最多、决心似乎也史上最大,中央一再强调“房住不炒”,最近的政治局会议更是强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次会例外吗?

也因此,就出现了当下有意思的现象——宽货币、紧房贷:信贷是放水,但要让放出来的钱流向实体经济,继续限制信贷资金流入楼市、推高房价。

于是我们看到了:自2016年9·30调控以来,楼市调控不仅未曾放松、反而根据市场热度不断的强化,丝毫没有懈怠。

在6月24日定向降准释放信贷资金后,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随即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30个重点城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房地产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其实就是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楼市。7月31日,深圳市出台今年第三次楼市调控政策,以压制蠢蠢欲动的房价。

财政部在谈到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时,也强调“财政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各项政策要稳步推进,不搞大起大落,并根据形式变化相机预调微调”。

这轮经济刺激的目标显而易见:是要放水刺激,但得精准刺激、量身定制的、目标明确的去实施。

现在最大的难处是:传统产能过剩、新科技创新类产品缺乏、实体不赚钱,政府要银行资金流入中小微企业——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啊(放款100万和放款100亿,对银行来说人工/管理/办公成本等几乎相等),行政命令能违背市场规律吗?

一边是洪涛骇浪的水虎视眈眈要涌入楼市,一边是政府围追堵截强力筑坝拦水,谁赢谁输如何博弈?

5

调控下半场

经济刺激理想的路径是:信贷放水流入实体—推动物价上涨—助推工资上涨—助推房租上涨—提高租售比—房价泡沫自然湮灭,这是一个预防泡沫破灭、做实房价的过程。

当然,这是理想的完美状态,可现实极其复杂、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虽然严禁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总能一一破局:

限制房抵贷资金流入楼市,那就通过消费贷资金进入;

消费贷限额100万、最长缩短至10年、要提供消费发票,那就通过经营贷资金进入;

限制经营贷资金进入楼市,那你告诉我如何限制?经营贷资金不就是在支持实体么?

楼市调控也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一项调控政策出来,总有新的应对方法破解,长此以往、重复博弈,就会对调控产生疲态、调控的效能也会渐打折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调控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并非一直固定不变、而是动态调整的。它取决于当时的外部客观环境——如2007年还楼市调控,2008年就改成了经济刺激,因为美国次贷危机;2013年还楼市调控,可2015年又开始了经济刺激,因为要去库存。还取决于政府的主观意愿——政府有多大的动力、有多大的决心、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掌控力。

请不要用静止、单一的标准评判调控——对或者错、成功或者失败、一条道坚持到黑或者半途而废,外界环境不断变化,政策自然要适时调整。

当实业继续不赚钱、当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依旧高企、当股市没有正收益产生不了赚钱效应、当科技没有新突破提供不了新供给和新需求……钱还能往哪去呢?

很多人期盼钱会流入楼市,可政治局会议已一锤定音: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看样子,市场和政策博弈仍在继续,谁胜谁负还未见分晓。

或许你是刚需、或许你是改善、或许你是投资、或许你就是炒房,不同类型的你该做出什么选择呢?

现在该不该买房,话筒交给你,有请发言!

上一篇:厦门神话破灭:地价腰斩 地王挥泪甩卖!房价下跌上万元!

下一篇:P2P雷爆之后 开发商的雷终于炸了!

相关资讯

P2P雷爆之后 开发商的雷终于炸了!

2018-08-03
219

8.2日南昌新房成交97套 成交总面积12365.71㎡。

2018-08-03
198

没买房的南昌人速看 政府刚传来大消息!

2018-08-03
204

从悉尼到纽约 全球一线房地产市场出现裂缝

2018-08-03
196

建行江西行: 倡导住房新理念 助力百姓安居梦

2018-08-03
208

定了!决定采用城市家具提升南昌“颜值”

2018-08-03
179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