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中共南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殷美根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安总结去年、部署今年全市经济工作。
记者获悉, 在会上,履新南昌市委书记两个月的殷美根在肯定南昌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坦言南昌的不足:“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非议、责问甚至诟病,需要靠发展的手段去解决,但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南昌‘爱之深,责之切’的关注。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尽最大力量推动发展再加速、再加力,尽最大力量让全市人民分享到发展成果,尽最大力量增强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说不足: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A 对标中部省会城市南昌要正视差距
殷美根说,比照全省兄弟设区市和中部省会城市的发展态势,南昌面临着首位动摇、地位下滑的极大风险,面临着提振信心、重新出发的转折关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重大挑战。
殷美根说到,近年来,国家确定了推进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这些战略的深度叠加,给中部地区尤其是中部省会城市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但是,在抢抓发展机遇、加速城市崛起的区域竞争中,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南昌不仅没有占得先机、走在前列,反而慢了半拍、落在后头。最近,国家明确将武汉、郑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来建设;长沙、合肥与武汉、郑州一道被媒体称为“中部四小虎”。反映出南昌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已被他们甩在了后面,南昌的产业支撑力、要素聚焦力、人力吸引力相比落后。
“十二五”期间,武汉、郑州、长沙、合肥GDP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位均有前移,南昌不仅止步不前,还有可能随时被昆明反超。特别是反映城市发展后劲的工业经济与上述四市相比,南昌体量不大、龙头不强、集群不多,不仅没有追赶做强,反而是倒退下滑。如此下去,不仅城市存在空心化的危机,南昌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将会进一步被边缘化。
对标中部省会城市的发展,南昌还存在首位度不高、向心力不强、城市形象不优等差距,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中,南昌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幅射带动能力最弱,以经济总量为例,只有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的占比没有达到1/4,而武汉则超过1/3。
B 对比省内:一些总量指标已经被省内兄弟设区市追赶反超
记者注意到,从人口来看,南昌市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相差无几;从消费来看,南昌处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洲的交汇处,既有可能接受幅射,但更可能面临虹吸,目前南昌对周边设区市民的吸引力还不及省外发达城市;从教育来看,南昌没有一所985高校,缺少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这些都反映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缺少应有的“溢出效应”。
殷美根表示,过去,南昌一些干部有时喜欢“在中部比增速、在省内比总量”,但现在一些总量指标已经被省内兄弟设区市追赶反超。比如工业,2015年,南昌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省内第一的位置首次被九江取代,目前工业投资额也被九江超过,如果按现有增速,今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也有可能失去榜首位置。以财政收入为例,如果剔除因省会优势而产生的银行、烟草、电力等总部结算税收,近几年红火的房地产开发税收,我们的后劲税源在哪里?我们的支付税源有哪些?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反超的指标?
C 社会各界对南昌不足的责问是“爱之深,责之切”
南昌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会城市,由于发展不足、财力有限,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收入增长不快、房价高位运行、生态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入学就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不时会引起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非议、责问甚至诟病。这些问题虽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发展的手段去解决,但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南昌“爱之深、责之切”的关注。
发展篇
南昌今年要大力推进“四大新城”建设,将九龙湖新城、瑶湖新城、儒乐湖新城、望城新区四大区域打造成为南昌城市建设的重大“引爆点”。同时,加速老城复兴,今年四个主城区棚户区征迁面积要确保不少于35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400万平方米,全市棚户区征迁面积确保不少于70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800万平方米。
南昌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是:按照省市党代会的既定部署,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繁荣新城、复兴老城,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速追赶、全面进位,到2020年,财政总收入超越千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省会作为更加突出,首位优势更加明显,核心地位更加牢固,为建设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财政总收入将超千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翻番
到2020年,财政总收入超越千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省会作为更加突出,首位优势更加明显,核心地位更加牢固。
力争到2020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600亿元,高新区、经开区两大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电子信息、医药产业、纺织服装、新材料、机电制造超过1000亿元。力争到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比2016年翻一番,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综合考虑,今年南昌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实现5A级景区“保3争5” 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南昌将发挥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实施服务业决战计划,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过3300亿元。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和整合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推动现代旅游业升级,全力推进滕王阁景区、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佑民寺文化街区、万达文化旅游城、梅岭等景点创建5A级景区,努力实现南昌市5A级景区“保3争5”的目标。
同时,着眼于南昌市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充分依托昌北机场、综合保税区,加快临空港建设,充分利用向塘铁路公路优势,加快建设向塘铁路一级物流基地、一类口岸,实现集中、集聚、集成,把南昌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今年力推“四大新城”建设棚户区征迁700万平方米以上
南昌还将大力推进“四大新城”建设,重点围绕九龙湖新城、瑶湖新城、儒乐湖新城、望城新区四大区域,将四大区域打造成为南昌城市建设的重大“引爆点”,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加快实施“揽山入城”战略,加快西外环外迁、铁路西环线调整、市区至湾里轻轨线、环梅岭交通网络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向塘新片区的整体开发,按照世界标杆的低碳生态之岛目标,研究谋划扬子洲片区的开发建设。力争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100万人。
同时,加速老城复兴,重点复兴东西湖核心区,完成青山湖西岸、临江商务区、坛子口服务业繁华区建设,对原省行政中心和洪都原址进行现代商业功能开发。今年四个主城区棚户区征迁面积要确保不少于35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400万平方米,全市棚户区征迁面积确保不少于70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800万平方米。
——力争人才报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南昌市还提出,将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强攻精准扶贫,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全市2.4万贫困人口、49个贫困村脱贫问题,年底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同时,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富民增收计划,加快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力争南昌市总体工资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进位,人才报酬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启动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农户就业援助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背街小巷光明”全覆盖、菜篮子进社区、“厕所革命”等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