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000万撬动22亿
深圳的房价是高居全国榜首的,目前全市均价大约是9万/㎡。前段时间,出来个深房理,大致操作方式是众筹买房,证券化操作。没几天时间,又来了个炒房天团,用5000万撬动了22亿的市场,几个月时间营利七八个亿。
不得不佩服深圳人对金融的理解,手法相当的‘遛’。仔细研究了下,原来是个资产包,包括了住宅办公和公寓,共389套,合计价值约14亿。
竞买人支付5000万保证金,签订正式合同,即刻把房源投放市场。几个月的时间分拆出售,实现无缝对接,大约值22亿。即便是跟体育老师学的数学,应该也能算出来,利润高达七八亿。
当然,最后这笔钱的分配,尚待调查公布。毕竟,谁都知道,对接买家的人,肯定不是操盘的人。分钱的也绝不止竞拍者这一家公司的人,肯定还有资金担保之类的人物存在。
02、房住不炒,核心是管住金融。
房产被金融化,是楼市近二十多年来上涨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2016年之后,房住不炒成为主旋律,回归居住属性成为重要目标。
去年到现在,调控的手段逐渐深入资金层面,先是划定了针对房企债务的‘三条红线’。接着是限制了银行流入楼市的贷款额度,包括房企与个人。
毫无疑问,整个调控首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发生系统新的金融风险。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控制成交量,限制房企债务,也就是限制了房企过度扩张。控制个人购买贷款额度,选择更优质的客户发放贷款,避免出现大量断供情况。
对于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上海北京这类城市,供需不平衡是结构性的问题,短期甚至长期都是无法解决的,毕竟土地面积有限,再怎么优化也是有限度的。所以,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就只能抑制入市的资金。
因为入市的资金除了贷款之外,也有不少拥有大量现金的土豪。这也是为何还要限制购房资格,家庭拥有套数不能超过2套,即便是离婚,3年之内也还是按照原来的家庭计算,也就是有钱也买不了。
随着调控的深入,炒房的漏洞进一步被封堵,严厉打击众筹代持等等。不管是首套还是二套,均要查询资金来源,即便是父母转账,都要查询父母最近半年的资金情况。
03、调控将是个长期的政策
可以确定的是,深圳的调控一定还会更加严厉。因为供需的不平衡,让房价的上涨预期非常高。只要有利可图,炒房者就会想尽办法去钻漏洞。
当然,调控的效果还是要客观地面对。毕竟,没有千日防贼,只有千日做贼。任何法规,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一定会有漏洞存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