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存是这座城市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昨日,南昌晚报面向社会《寻找南昌记忆》,征集南昌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及有价值文物线索活动。有市民踊跃提供线索:青云谱区施尧村留存着一座千年舨王庙。
征集活动启动后,引发广大市民关注,热线电话不断。在打电话向记者提供南昌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线索的同时,还有不少老人讲述自己印象中那些南昌的老城、老街故事。一段段精彩讲述,一张张历史照片,勾起了难忘的南昌记忆,而南昌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灵魂,由此立体起来。无论是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还是光影斑驳的老建筑、老房子,都是一段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回忆。
青云谱施尧村留存一座千年古庙
昨日中午,青云谱区政协委员张鹏给南昌晚报发来邮件,反映在青云谱区岱山街道施尧村里有一座经历了千年历史的舨王庙,而施尧村也是元代着名航海家汪大渊的家乡。
张鹏告诉记者,汪大渊是元代着名航海家,元至大四年(1311年)生于江西南昌。元至顺元年(1330年)及元统五年(1337年)两度由泉州出发,航海到西洋各国,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汪大渊在泉州着 《岛夷志》一书,记述亲身经历的二百多个地方,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翌年,汪大渊回隆兴(江西南昌施尧村)家中,又把《岛夷志》单独刊印,书名《岛夷志略》,流传于世。在《岛夷志略》中有两节详细记载了澳大利亚的风土、物产,应该是见着于世的关于澳大利亚最早的文字记载。
作为南昌的骄傲,汪大渊也是世界海洋文明史的骄傲,而在他的家乡南昌市青云谱区岱山街道施尧村经历千年岁月后,给人们留下的唯一一处传奇古迹则是舨王庙。
青云谱区施尧村正对抚河的地方曾建有三座舨王庙,据明、清的《南昌县志》及早期的《逍遥山·万寿宫》记载,东晋时期,每年施尧一带屡遭抚河水患,人们苦不堪言。每至农历四月初八,河中便出现坛口(漩涡),有河妖作怪,瞬间风起云涌,黑浪滔天,往来船只赶紧停驶,只有将一对童男女扔入水中祭河才会风平浪静。有一年河妖作怪时,有一条运石船偏要往前驶,船上立着三位手执利剑的押运官,三人分别姓曾、熊、傅。这三位好汉只令船夫将船冲向坛口,一时间狂风大作,波浪汹涌。三位好汉在狂风恶浪中与河妖拼杀,制服了河妖,为镇住河妖,三人与船皆沉入河底,没再上来。从此河面太平,行船顺利。施尧人感恩于心,为纪念为民除害的壮士,在施尧村修建了三座舨王庙,已经历经千年。
如今,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三座舨王庙只剩下一座,是清朝重修的。张鹏希望这座千年古迹,能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翠花街兴盛始于唐代贞观年间
昨日上午,家住省政府大院的许师傅打来电话,讲述印象中的翠花街故事。许师傅今年76岁,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住在棉花街,父母在翠花街做生意,他的童年记忆就是人来人往的热闹交易场面。长大后的许师傅成为一名老师,他特别喜欢搜集关于南昌老街巷的故事,而南昌市兴盛一时的传统工商业老街主要有六条,比较出名的就是翠花街。
许师傅表示,翠花街是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当年也是金银珠宝店集中的一条商业小街,繁荣景象十年如一日。据史料记载,自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就有了翠花街的名称,它位于城西的广润门内,也就是今天南起船山路,北至洗马池的这段街道。凡由水路经南昌集散或转运的土产、百货,都在这里囤积、批发或转运。当年的翠花街如现在一般,人群摩肩接踵、生意极为兴隆。据《南昌县志》记载:“广润门、惠民门皆临章江,百货转运经省会者,皆由此屯发,故贾帆栉比肩摩,城市内之肆繁丽者,惟洗马池,为百货所荟萃,金银珠翠之店,皆在翠花街。”
据说,当年有钱人家的阔太太和小姐是光顾这里的常客,翠花街也是一条衡量南昌人钱财的标尺。阔人光顾一回,可能买走带钻石的宝戒或金光闪闪的手镯项链;小康人家或许买些银项圈和玉镯头;平民百姓遇到婚嫁喜事时,来到翠花街便只能买几件珠子镶的“长命富贵”和“福禄寿财喜”之类的圆帽、围巾,以祈安安泰泰地过日子。随着历史变迁,翠花街变成了小手工业和日用品的经营地。店主们大都在翠花街摆摊设点,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外地的手工业小商品。
征集说明
为了更完善地记录、传承南昌的历史文化,唤醒城市的美好记忆,激发广大市民爱惜身边的文化,推进南昌文化遗产得到最大的保护和利用,我们特向社会开展一次大型的“寻找南昌记忆”——南昌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及有价值文物线索征集活动。
征集线索的时间界定主要为新中国成立以前能反映南昌地区文化历史的文物古迹和遗存,解放以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特别珍贵的也可纳入其中。
具体类别为:
南昌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有价值的文物信息线索。
反映南昌地域变迁,各历史阶段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的老照片、旧地图、史志文献及影像资料。
反映南昌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等历史人文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其他有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的资料和照片。
凡掌握、了解南昌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或有价值文物信息的单位、集体或个人,均可通过电话、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南昌市“寻找南昌记忆”活动办公室提供线索。
办公地址: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北大道269号南昌日报社16楼社会新闻部;
联系电话:
(0791)86865271 13970907842;
电子邮箱:27667769@qq.com;
邮政编码:3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