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自3月以来,二手房签约套数下滑了五成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店里的“急售”房源增加了一倍多。
房主
欲借“急售”赶快出手
3月初,为了换房,已经着急出手的黄先生一下子把总价降了10万元。这已经是他的价格底线了,可效果仍不理想。“看房人倒是见着了几位,可一张嘴都是5万元、10万元地砍。”不得已,他只能跟经纪人“求情”,把这套房子贴上“急售”标签,希望可以凭借这类房子在中介优先推荐的优势,无需再降价就能把房子卖出去。
中介
“急售”房如今也排队
为促成交易,对于黄先生的不合理要求,经纪人周经理只好利用自己店长的身份,开了个后门。对于他所在的门店来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3次“破例”了。同期,在北京二手房交易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中介门店中“急售”房的比例已增长了一倍多。
周经理介绍,店里一些“急推”、“急售”房的标注权利已经交给了经纪人,在房产交易平台网站上推荐时,这些加了标签的房源,不论是曝光率,还是点击率,都比普通房源高出几倍。就连给网上平台结算时,“急售”房源收取的点击单价,都比普通房源高出50%以上——普通房源每条点击收费1元,可“急售”房和高价房一样,看房人在网上每一次点击,经纪公司至少要掏1.5元,“如果让店里掏钱,我们在审批‘急售’房源时,标准肯定会更严格。”
周经理介绍,去年下半年,店里的“急售”房销售周期基本在一周至半个月,目前却将近一个月。店里挂上“急售”标签的房子套数迅速增加,也要像普通房源那样排队待销,“急售”房往日高效成交的风光,一去不复返,挂牌一周也未必能招来看房人。
市场
部分含税房选择“急售”
着急卖房的,不光是像黄先生这样的房主,还有为数众多的经纪人。
据统计数据显示,3月上半月,北京新建住宅合计签约套数为3346套,二手房住宅合计签约3906套。累计签约7252套,创下了北京楼市近6年来的最低值。随交易量一同下滑的,还有经纪人的业绩。
“整个2月份,我们店里成交的房源只有这个数。”当着店里10多位经纪人的面儿,周经理说话时留了情面,只向记者伸出了四根手指头,“这也是3月份以来,店里的总成交量。”而在去年7月份,这个数字,只是他当月的个人成交量。
实际上,每年1月和2月是传统成交淡季,市场积累了充足的潜在需求,3月楼市的表现通常被认为是楼市全年的风向标。根据中介机构统计,从2009年至2013年,北京3月上半月的楼市成交量分别为15111套、11803套、7767套、7367套、28900套。
业内人士分析称,市场上“满五年惟一”的免税二手房挂牌房源同比减少超6成,免税房主一般不着急,价格可以报高些;而含税房房主报价时多数都会让出税费空间,如果难以奏效,基本就要想辙“急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