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产开发商对外宣传“傍名校”,在楼盘营销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策略。
在杭州也有不少楼盘打着名校“学区房”的“金字招牌”。前段时间以降价吸足眼球的城北桥西板块楼盘德信北海公园和天鹅香榭丽,主打宣传都是“与在杭州有良好口碑的卖鱼桥小学签约”。同一板块即将开盘的耀翔悦尚,甚至在销售展示大厅醒目位置,摆着带有鲜红印章的“卖鱼桥小学”签约协议。
另外位于杭州湾新区的杭州湾世纪城于2011年11月开盘,凭着“黄冈中学学区房”的承诺,尽管楼盘均价高于周边楼盘近3000元,仍有不少购房者选择。
黄冈中学宁波分校开工仪式时曾宣称:“学校建成后将在2014年秋季首次招生”。但是情况在今年2月25日发生了变化,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的一纸说明,宣告与黄冈中学中止办学合作,换成了镇海中学的民办分校。奔着名校“学区房”购房的业主们叫苦不迭,要求开发商对不能实现的承诺予以补偿。
然而,购房者看中的“学区房”是否真的是板上钉钉、万无一失呢?
前不久,杭州楼市中的“学区房”纠纷也接二连三发生,首先是转塘的“学军校区”改名风波,接着是下沙宝龙城市广场的“文海学区”消失,不少购房者在收房时发现,说好的“名校”学区不见了踪影。
而最常见的虚假宣小川无外乎两种:
首先是号称“签约名校”,实际“纯属忽悠”。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给桥西板块热火朝天宣传“学区房”的房产商泼了盆冷水,“目前桥西板块声称和卖鱼桥小学签约的事都是不存在的,房产商这么做,无非是想给购房者一颗定心丸。”他还提到,只要在相应的学区范围内,该招的学生都会招,并不存在某一楼盘和学校签约,就会招收住在该楼盘的学生,而不考虑距离学校更近的楼盘生源。
其次是宣称“百年名校”,其实是“新建分校”。
许多楼盘在营销时,都会隐去对卖房子不利的信息,如“名校学区房”,“住在这里就等于半条腿跨进北大清华”,这样夸大其词的口号随处可见。而实际上楼盘周边的学校其实是名校的分校,甚至只是分校的分部,无论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社会口碑都与本部有差异,宣传过程中回避“分校”这个信息,购房者容易被错误引导,把对名校的好感转移到楼盘上。
最后是承诺“即刻入学”,其实为“规划建设”。
所有的售楼中心都会有沙盘和区位示意图,把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尽可能的放入其中,甚至把规划图中一个“学校”的标志,做成美轮美奂的学校教学楼模型,力图全方位展现“未来实景”在客户眼前。
据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局对学区的划分每年都会依据楼盘交付时间、产生的实际生源数量、学校容纳数量、地理位置上的就近原则等进行调整。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提醒购房者,对于开发商“学区房”的宣传广告,一定要向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专家认为,想要改变开发商在“学区房”问题上过度炒作,关键是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合理规划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兼顾各个区域的平衡发展;
其次是消费者要改变教育理念,老百姓对名校学区房追捧源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观念一定要转变。
上一篇:楼市购房热情为何降温?
下一篇:楼市拉动地方财政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