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价蹭蹭上涨,如此涨势何时休止?
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数据,所记录的全国百大城市中,多数房价飞涨,北上深位列前三位,楼市泡沫破裂的温州房价虽有明显下跌,当仍然名列第四。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同比多在20%左右,而二线城市也不逞多让——另根据该数据显示,中部交通要塞,省城南昌今年9月新房住宅均价达到9250元/㎡,位于中部六省城中首位,也是中部城市中唯一一个房价过超9000元/㎡的城市,同比涨幅达11.37%。
京七条出台 自住商品房是主角
就在多数人对高涨的房价望洋兴叹,纷纷押宝于“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长效调控机制之时,地方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失控的房价——继深圳于8月份出台所谓“深八条”后,北京于昨日(10月23日)出台“京七条”,两项条款中相同之处都明文规定将大力打击闲置土地和囤积土地的行为。但细看9月深圳房价,同比超过2成以上,调控力度不言而喻。
昨日出台的“京七条”首次提出了加快发展自住型商品住房,并采取“限房价、竞地价”等方式供地。这其中所谓的据自住商品房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而言,要支持中端市场,基于购房总价适中、满足基本需求的考虑,住房套型也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最大套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按规定限定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价格比同地段同品质的商品住房低30%左右。
“限房价、竞地价”地块——面粉贵过面包
从表面上看来,30%价差将形成房价向下预期,稳定北京过快上涨的房价,但细看该条内容——“通过‘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满足中端需求和夹心层家庭需求”,不难得出,自住型商品住房需要限房价地块与之配套。
业内人士指出,类此于“限房价竞地价”地块,多被冠以“面粉贵过面包”的头衔,这种操作模式对于企业来讲,开发风险较大,操作和利润空间有限,若要盈利得看后续开发运作情况。如此一看,在以自住商品房为前提下,开发商不再是以往的竞下地块后坐享暴利,而面对“京七条”出台的调控,以及严苛的土地政策,开发商是否会退而求其次,避开“限房价竞地价”地块?
答案是否定的——据悉,京城首宗“限房价竞地价”土地早于9月初经过激烈竞夺,最终被恒大以40.4亿的天价拿下,随后中铁建也以18.1亿摘下海淀区一宗限房价地块,溢价率达88.54%,看似各路开发商对自住型商品房还是持有信心。
“京七条”是否适用于其他城市?
就在“京七条”发布不久,北京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今明两年将推出7万套均价低于市场价30%的自住型商品房;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利润率过大的项目,将启动全额监管,加强税收征管和稽查。
诚然,抛开“一分钱一分货”的实用派思维,7万套亲民价位的自住型商品房对于楼市来说是一大利好,不仅能够控制房价,并且能够解决“夹心层”市民住房难的问题,对于这批自住型商品房的购买方式、入市、出租、产权等问题,在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框架牢固。
这样一大利好政策是否适用于其他城市,或者是其他城市是否能成功移植?据了解,此前广州市就有过类似自住型商品房政策,最后都演变成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就由此凸显出北京的与众不同之处:北京人口众多,保障性住房无法一一满足有住房难问题的居民,保障性住房的开发速度远远比不上日益增长的居民住房需求量,“京七条”中也明确说明自住型商品住房主要针对的是“年满25周岁的单身人以及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轮候家庭”。
而各其他城市居民居住问题并没有北京这么凸显,深穗沪三城是否会效仿“京七条”,我们不得而知;但其他二线城市保障性住房计划紧凑条件充裕,以省城南昌为例,此前政府划拨近百亿助力民生工程,其中就包含保障性住房,另外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拆迁中的补偿款和安置房项目丰沛,目前并没有自住型商品房的必要。
调控房价,路漫漫其修远兮
与其翘首以盼指望地方政府抛出石破天惊的政策来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倒不如期待11月中旬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足暖场准备的长效调控机制有望出台,作为长久性的调控或远比近期地方政府做出的短期调控好得多——毕竟前期的“国五条”和8月的“深八条”对房价的调控效果犹如隔靴搔痒,面对来势汹汹的房价涨潮难有显着效果。
就目前而言,控制地价才是治标治本的途径,通过“限房价、竞地价”近乎于救火扬沸的方法难对房价起到真正的调控效果。
◎京七条要点
1.组建限购监督委员会,严厉打击骗购行为。对弄虚作假违规骗购的购房人,5年内不准在京买房,对企业协助造假的,冻结全部在京项目的手续办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2.进一步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利润率过大的项目,将启动全额监管,重点审查地价款来源和开发成本,并加强税收征管和稽查。
3.强化价格引导,严查变相涨价项目。参照前期和周边项目价格,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对定价高涨幅大且不接受政府引导的项目,将暂缓上市。
4.进一步严格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执行。严禁向不符合信贷政策的借款人违规发放贷款。
5.通过“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满足中端需求和夹心层家庭需求。
6.对存在闲置土地、炒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企,采取禁止其参加土地竞买、不对其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强化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等措施。
7.加强市场信息公开,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防止误导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