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频频出现报端,可见此问题矛盾十分突出,在风电、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新型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数量也不容小觑,银行业不良贷款多来源于此。
自6月份“钱荒”爆发后以及近日央行取消贷款下限,调整信贷结构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头等大事,目前各家银行对于产能过剩等行业领域整体较为审慎。
因此,据某媒体报道,央行下发内部通知银行严禁向近十个产能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同时禁止向此类企业对短融券、中期票据、可转债、新发企业债等方式融资。
随后,有媒体向多家银行求证,但银行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上述文件通知。央行新闻处有关人士也表示,此消息有待核实,待明确后将及时向媒体公布。
政策阻击产能过剩行业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2012年,银行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为18675.39亿元,占总贷款比重为2.87%。
根据近期媒体报道来看,长三角一时成为不良贷款爆发的重灾区,而从行业看,光伏、钢贸、造船、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不良贷款反弹的主要行业,上海作为我国钢材进出口重镇,一些小型钢贸企业的资金困境表现得比较突出。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四个一批”的概念,即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
《意见》还提到,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浙江省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由年初的0.91%上升到1.68%。据了解,浙江地区新增贷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行业提升了贷款不良率。
过剩产业多于房地产业相关
根据昨日的传言,此次央行通知要求进行融资控制的行业包括水泥、炼钢、炼铁、化纤、电解铝和煤炭等近十个产能过剩行业,其产业关联性非常明显,并最终指向行业下游的房地产业。
根据《意见》,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风险系数加大,各家银行正在尽力压缩此类信贷业务规模。
由此不难推断,房地产业不仅将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其银行信贷额度也将被缩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