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使南昌格外灵动。昨天,记者从政府部门获悉,南昌将进一步做好“水文章”。“十二五”期间,注重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提高水利防护水平,使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城水景打造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南昌建成“中国水都”。
整治艾溪湖、瑶湖和幸福渠水系
我市将加大市内外水系整治,提高城市活化水系覆盖范围,根除市内臭水沟,使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施城市湖泊水系连通工程,实施艾溪湖、瑶湖和幸福渠水系整治工程,加快乌沙河、朝阳水系、白水湖(幸福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抓好重点水域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并不断深化主要水污染物污染减排,实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总量控制,赣江、抚河、玉带河及城市湖泊水质常年保持Ⅳ级以上。逐步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到2015年,地下水污染地区污染加重趋势有所缓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
实施“景观赣江”工程
我市将积极疏浚赣江航道,科学整治赣江岸线,加强赣江黄金水道建设,实施“景观赣江”工程。
同时,通过外层山水引入、内层水系激活,结合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景观体系,突出做好“南昌水城·看不够的水景”品牌建设。有效发挥水岸和湿地生态优势,做到林随水走,水以林聚,林水相依,充分利用水体合理配植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建设融合“森林、清水”元素为一体的南昌城市特色景观。
开辟水上游憩通道贯通城内外
悠悠赣江穿城而过,抚河、玉带河串起大小湖泊。今后,我市将加快城南护城河、梅湖、象湖、玉带河、青山湖、艾溪湖、抚河故道等城市水体河网相连、游艇相通的城市水上景观与商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工程体系建设,开辟贯通城内外的水上游憩通道。
划定水岸20—100米限建区,把亲水岸线留足给市民。同时,加强江湖近岸公共建筑的规划建设,大幅度提高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占地比例,扭转商品住房占水岸比例过的大局面。
借鉴“什刹海”发展青山湖、象湖
我市将建设都市临水生活休闲圈,规划建设体现南昌水城特色形象的超大型水景工程。对沿江、滨湖、主要交通廊道的城市界面进行严格控制,通过控制建筑高度分布,引导大都市风貌塑造。
此外,借鉴北京什刹海发展经验,建设青山湖、象湖生活休闲夜花园,高标准建设红角洲、朝阳洲水城水景。
赣江两岸防洪堤加高加固
我市重点加高加固赣江两岸防洪堤,特别是九龙湖组团、乐化组团、昌南组团和扬子洲的赣江防洪堤,实施富大有堤东延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城镇防洪排涝建设,使城区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五大组团外洪圩堤防洪标准不低于五十年一遇,鄱阳湖重点圩堤防洪标准整体达到二十年一遇。中心城区改扩建丰和、凤凰、朝阳、白水湖电排站,新建乌沙河电排站,外围组团相应完善电排站建设,使城市排涝达到二十年一遇的标准。
推进水利结合血防工程,重点建设将军洲、新建昌联、高新昌东、进贤康乐灌区改造水利血防工程及长乐、南新、蒋巷、红旗、赣西等十万亩以上圩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