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恒大债权人电话会议,说了些啥?有没有用?值得信任吗?
梁森林的回答
恒大怎么办?恒大债权人电话会议(2022 年 3 月 22 日晚间 9 点)给出的答案大概是这样的——
●资产出售所得:境外归境外,境内归境内
对于香港恒大中心、元朗和生围项目等境外项目,「出售回笼资金的结余部分,将优先用于缓解公司境外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对于境内项目,采取「股权转让+托管运营」模式与部分信托公司展开合作,「回收款项将用作保障公司其他境内项目建设及交楼」。
●有人提前「抢钱」怎么办: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恒大物业有约人民币 134 亿元的存款,为向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已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为保障中小股东和各位债权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恒大物业将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及委聘专家对该质押保证进行调查,中国恒大也将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相关调查,并将及时公告调查进展和结果。」
●恒大还有哪些剩余价值: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
「为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恢复,为债务重组提供保障,公司正在努力接洽第三方投资者,推进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的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恒驰 5 汽车在今年年初正式下线,并于近期通过了工信部第 353 批新产品公示,已具备了销售资格。目前,恒大汽车正在按计划推进恒驰 5 汽车的量产工作和营销准备,预计将在今年 6 月底实现量产下线。」
●何时才能有一个标志性结果:力争 7 月底前提出重组方案
「公司各项工作正朝着既定目标有序推进,力争 7 月底前提出重组方案。」
以上这些回答,均来自梁森林先生。今年初,央企中国信达高管梁森林先生入驻恒大集团董事会,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梁森林先生的回答,比许家印更有市场信赖度。
最大的负资产
继续回答这个关键问题:恒大还有哪些剩余价值?
表面上看,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挺值钱的,但这种值钱经不起细究。
恒大物业的价值在于量大:在管面积(4.73 亿平米)全球第三,仅次于万物云与碧桂园物业。但真实的物业费收缴率极低,除了因服务质量引发的欠缴现象,还有因「买房送若干年物业费」(恒大经常采用的促销手段)造成的各种窟窿。
恒大汽车很快就能量产下线,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后续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造车容易卖车难。
恒大物业与恒大汽车的剩余价值,将远低于那些浪漫的期许。
第二个关键问题:怎么最大化提升恒大所剩不多的剩余价值?
不知道梁森林先生与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有没有意识到:现在恒大最大的负资产,是许家印。
如果有一天恒大集团能与许家印进行剥离,恒大的剩余价值或许才能获得市场的公允估值。
所以,「许家印去哪儿了」这样的问题,「许家印没有参加恒大债权人电话会议,而是去参加了恒大汽车动员大会」这样的消息,一点都不重要。
多么忧伤的反证啊
恒大不是海航,恒大危机的波及面与蝴蝶效应,已远超当时的海航。
风平浪静时,大家看不太出来房地产对于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恒大危机爆发之后,大家看到了那么多制造业企业被拖累:做厨电的老板电器、做油漆的三棵树、做 LED 灯具的兆驰股份、做瓷砖的东鹏、做橱柜的欧派与索菲亚……都因为恒大而产生了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坏账」。
建筑公司与室内装饰公司的损失就更惨重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都不在话下。
恒大危机反证了房地产对于上下游企业的强劲带动作用。多么忧伤的反证啊。
恒大危机把整个房地产行业推入了泥潭。那些陷入泥潭的房企当然不值得同情,但无论最终他们是死在泥潭里还是能从泥潭爬出来,整个社会都需要为此付出极其巨大的代价。
无论是制造业、建筑业还是房地产业,如果要回归正轨,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许家印已经不止是恒大最大的负资产……
或许可以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呓语:以法律为准绳,尽早剥离。